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如今LCD市场中一千元左右这个价位区间内,汇集了从18.5英寸到23英寸数个不同尺寸的产品,甚至连极少数23.6英寸产品也准备加入。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小范围的价格区间内,竟然有如此众多、大小各异的LCD产品存在?这还得从上游面板厂商说起。
像中国台湾的面板厂如友达和奇美,它们原先的6代和7.5代面板生产线主要是用来切割针对电视应用的大尺寸面板,但随着屏幕比例为16∶9的显示器面板需求日益旺盛,加上包括18.5英寸、
21.5/21.6英寸、23.6英寸以及24英寸的16∶9面板在6代甚至更高代的生产线上的切割更符合经济切割效应,成本上极具竞争优势,因此它们就将16∶9面板的切割转移到了这些面板生产线上。但由于它们各自的面板生产线不一样,经济切割的尺寸自然有差异,所以就造成了众多不一样的面板尺寸的出现。而作为面板行业另一股重要力量的韩系厂商,包括三星和LGD,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三星就是在其8代线上生产18.5英寸与21.5英寸的16∶9显示器面板,而20英寸面板则在7代线上生产。
上游面板厂16∶9面板规格一览表 | |
厂商 |
面板尺寸(佳分辨率) |
友达 |
18.5英寸(1366×768)、21.5英寸(1920×1080)、 |
奇美 |
15.6英寸(1366×768)、18.5英寸(1366×768)、 |
华映 |
18.5英寸(1366×768)、21.5英寸(1920×1080) |
三星 |
18.5英寸(1366×768)、20英寸(1600×900)、 |
LGD |
18.5英寸(1366×768)、21.5英寸(1920×1080)、 |
从上表可以看到,各厂商在18.5英寸面板的切割上是比较统一的,而另一个较统一的是21.5英寸,虽然奇美切割的是21.6英寸(与它面板生产线的经济切割有关),但和21.5英寸差异不大,可划归为一类。关键影响着市场格局的,是目前主要由韩系面板厂切割的20英寸和23英寸面板。20英寸对18.5英寸,23英寸对21.5英寸,尺寸上的优势以及价格差异渐小使得前者迅速成为市场中关注的焦点,那为什么这些更大尺寸的产品价格会这么便宜呢?
让我们来看看知名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对近几个月面板价格的统计数据,就能明白为什么终端产品的价格差距不大了。首先是18.5英寸和20英寸,在2009年2月时,18.5英寸和20英寸面板的价差还有15%,但随着上半年中国台系面板厂对中小尺寸面板价格的全线调高,18.5英寸面板呈现飞涨的态势,从2月到5月已累计增幅达到22%,与此同时20英寸的价格仅涨了不到8%,所以当我们再回头看2009年5月20日的新报价,两个尺寸面板的价差只有1美元,几乎到可忽略的地步了。而23英寸面板的价格数据虽然在DisplaySearch的调查报告中没有得到体现。但根据我们从某显示器厂商处得到的消息,其价格与21.5英寸面板相差不大,基本上也是在个位数的价差内。
为什么不同尺寸产品间的价差这么小呢?这还是跟它们是由不同面板厂切割有关。20英寸和23英寸目前都是由韩系面板厂切割,而经历了韩元大幅贬值,它们生产的面板在国际采购中的价格优势反而体现出来。而18.5英寸和21.5/21.6英寸主要是由中国台系面板厂切割,由于去年亏损较多以及今年上半年原材料紧缺等原因,使得它们生产的面板在价格方面涨幅更大,因此也就出现了如今不同尺寸面板价格如此接近的局面。